第七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帛的失蹤和我有關系?這話未免令人費解。
雖然很想立刻知道這到底是為什麽,但還是按捺住了沒有吭聲,等那老人端起茶杯喝了兩口,然後慢慢開始對我說起了那塊帛的過往。
原來,當年我爸爸在見到這塊帛後,做了件違背了規定的事情。
由於對它上面的文字頗感興趣,他明著將它同其它文物一起歸檔保存,私下卻將那塊帛留在了自己身邊,並曾帶到當時已退休了的汪爺爺家中,兩個人一起對它做過一番研究。
帛的年代被鑒定為公元前220年以前,大致為戰國時代末至秦始皇稱帝前期,帛上的文字是西周大篆,那是秦始皇統一文字前所使用的一種文字。因而,他們將這塊帛定名為‘戰國錦帛’。
按照小錢所說,那塊帛是墓主轪侯夫人的一部記載了戰國時期醫學知識的書。生前那個女人用這部書裏所學,令自己成為一名能“白日操縱傀儡,夜晚對話鬼魅”的巫女,並因此得以留在漢武帝身邊,為他煉制長生不老的藥物。之後不久,不知出於什麽原因,她突然死了,死前將這部書縫在了自己用來下葬的衣服內,並穿著它進入了墳墓。
而汪老爺子的說法,可以說是小錢說法的加強版。
他說,那位轪侯夫人,雖然查不出她的姓氏宗族,但從隨葬物品的記載來看,應該有個名字,名字叫‘織’。織是閨名,前綴無姓,可見她未嫁,既然這樣,那她就不太可能是什麽轪侯夫人了。不過即便如此,地位也不會低於那個身份,一墳墓的隨葬品和黃腸題湊,那顯赫的地位是明擺著的。
有意思的是,擁有這樣高規格墓葬的織,原本卻只是平陽公主府的家奴,這一點是從那塊帛裏發現的。
帛正反兩面,一面繡著色彩斑斕的圖樣,一面繡著字。字有三百六十行,其中十六行記載了關於織的一點短短的生平。大意是,這個名叫織的女人自幼無父母,六歲時攜此錦帛被賣進平陽府為奴,因生得清秀文靜,被安排跟隨在平陽公主的身邊服侍。卻同生活在奴仆中間的霍去病最為交好,常私下照顧其飲食起居。
十二歲時,織已在霍去病的指點下識得錦帛上全部三百四十四行文字,並開始潛心研習帛上記載的醫術。一日巧治平陽公主突發的疾病,被公主認作養女,從此在府邸上下行走自如。
十五歲時,霍去病滿十八,第一次隨軍出征,以 800驍騎斬殺匈奴兵2028人,被漢武帝以2500戶封為冠軍侯。自此霍以隨軍照應為借口,順利將織從平陽府討至身邊,此後形影相隨。
兩年後十七歲的織離開霍的身邊,至長沙,原因沒有寫。
又過兩年,期間霍去病兩度發起河西大戰,戰勝而歸,之後不久卻突發疾病。為了治好他的病,漢武帝網羅天下名醫,乃至擅巫術者,但都對他的病癥束手無措。後因對織的醫術有所耳聞,漢武帝急召她入宮,為其修建丹房,專為尋找治療霍去病的良藥。
次年三月,織感染頑疾,請辭,未得漢武帝允準,並將其隔離於深宮。
五月,織病體每況愈下,自知命不久矣,因而在帛上繡下這些文字,以期有一日可交予霍去病。
短短十六行字,記載的東西到此為止,帶出的東西卻令我爸爸和汪爺爺都深感疑惑。
首先,在十七歲時,本來和霍去病形影相隨的織為什麽會突然去了長沙。
其次,元狩五年霍去病發病,織被召入宮,次年三月感染疾病被隔離,五月之後,應該就如小錢所說的,暴斃,被送回長沙安葬。
這段時間霍去病在做什麽,為什麽不將死去的織送到霍去病這裏,而是送去長沙安葬,只字未提。
再再次,織得的病癥,疑似會感染,但如果該病兇險,為什麽漢武帝沒將織驅逐出宮,而是反而將她隔離在宮裏。
同年九月,霍去病死,織臨死前大概已經預知了這一切,所以在繡下那些文字之後,她並沒有想辦法找人將帛帶到霍去病的身邊,而是將它繡在了自己的壽衣上,將一切帶進了自己的墳墓。而她的墓為什麽會選在‘玄武垂頭,朱雀悲哭’,甚至還包括‘水響龍哭’這麽一塊兇煞的地方,墓裏的蒼龍壓寶鼎又到底是誰給設下的?
不得而知。
於是兩個人繼續深入研究,畢竟,如果能通過這個女人的墳墓而解開困擾世人已久的關於霍去病的死亡之謎,那將為歷史添上很有價值的一筆。
之後他們將研究重心移到了錦帛其餘的文字上。
一段時間後,通過對那些文字的研究,兩人意識到這所謂的醫書,應該是一本記錄了戰國時期某個山野道士所撰寫的,以一些特別奇怪的藥引和方式來達到治人救病目的的巫術知識。概念同苗疆的蠱、西方的巫毒都有些類似,若說能用來治病,也不是沒有可能,但藥引詭異,是不會被正統醫學所認可的一種文化。所以關於織的巫女一說,應該由此而來。
而怪就怪在當時,漢武帝應該對巫術是有所禁忌的,他的皇後陳嬌就是栽在“惑於巫祝”上,雖然那也可能只是廢後的借口之一,足見劉徹對巫術所采取的態度是負面的。只是既然這樣,為什麽後來會“迷上巫術”,並大興土木,驅使眾巫醫煉制長生不死之藥呢?
帶著種種疑問,我爸爸原本準備在汪爺爺那裏小住上一段時間,而就在那個時候,我病倒了。
接到娭毑的電話後爸爸馬上帶著錦帛趕回娭毑家,之後,大約有半個月時間之久,爸爸再次出現在了汪爺爺的家裏。
汪爺爺說,那天他被我爸爸的樣子嚇得一跳,因為他從來沒見過我爸爸憔悴成那種樣子,整個人幾乎瘦脫了形,臉色蒼白,有點魂不守舍。
問起我的狀況,爸爸只字不提,只是從隨身帶去的包裏抽出那卷錦帛,對汪爺爺說,他有了點新的發現。
原來,那張錦帛上除了被織後來繡上去的那十六行字外,其餘三百四十四行字是呈井字狀排列,按照從右至左的順序去看,會發現那是除了原來所列的醫方外,暗藏著的一條藏頭隱方。
但那條卻並非醫病的方子。
【生老病死,謂之常情,若逆常倫而為之,並非不可。依此方者,活人,可壽與天齊,亡者,可死而再生。然,用法兇險,所需藥引,有違天道。擅用之,逃得過天道輪回,恐難逃天劫,謹記。】這是寫在方子前的一段話,汪爺爺說,即使隔了那麽多年,即使自己得了那種磨人的病,這句話始終在他腦子裏,揮之不去。
“這意思是不是說,它就是漢武帝希望織能煉出長生不老、起死回生丹藥的方法?”我問他。
他點點頭。
“那……藥引是什麽?”
老人想了想,道:“太歲。”
‘太歲’又叫肉靈芝,樣子呈肉狀,分層,表面層乳白色,中層或下層為深色,肉質,表面膠質。在太陽暴曬下不會發臭腐爛,在結冰的水缸中也不回被凍死,生命力極強。傳說中,它就是秦始皇遍尋不找的長生不老藥。
但從目前所找到的那些‘太歲’來看,它們並不具備什麽長生不老的功效,甚至連能否延年益壽都不得而知,更不要說起死回生了。無非長相上古怪一點而已,罕見一些而已,若說有違天道,我真的看不出這種天然而成的怪東西,有什麽地方是有違天道的。
似乎看出了我眼裏的疑惑,老人擺了擺手,對我道:“此太歲非彼太歲,你是不會想得出這方子上的太歲到底是用什麽制成的。”
“那到底是用什麽制成的?”我追問。
他道:“人。”
所謂長生不老,起死回生,實質上就是以命換命。
以活人,用方子上記載的方式,耗費一年的時間,將其心臟養成‘太歲’。這是‘太歲’最快形成的一種方法,也是形成得最有違天道的一種方法。因為整個過程極其殘忍,想想看,硬生生把一個活人的心臟在十二個月的時間裏慢慢變成一塊‘太歲’,期間此人所受的折磨,可以斷言無人能夠描述。
說完以上那番話,老人再次一陣咳嗽。
而我聽得渾身一陣悚然。
所謂藥方,原來是用這麽殘酷的手段制成的,那麽,它究竟有沒有作用?而當時的織在生病之前,又到底有沒有煉成‘太歲’?我想應該是沒有,因為時間似乎不夠。
思忖間,老人又再度陷入回憶。
就在他看著錦帛上那個隱匿藥房的時候,他發現我爸爸在一旁看起來心事重重的樣子。於是他問我爸爸,這次來找他到底是為了什麽事,肯定不會光為了給他看這張隱方那麽簡單。
我爸爸的回答令老人有點意外。
他說,“老汪,如果當年那個叫織的女人已經在宮裏煉出了‘太歲’,並且死後同她屍體一起被帶出了漢宮,你說她會把那只‘太歲’藏在墳墓的哪個地方?”
汪爺爺被這問題呆了半晌。之後他搖頭道,“根本不可能煉出‘太歲’,按照時間來看,霍去病從發病到死,都不足一年的時間,織因病而死要比霍早了幾個月,所以,那塊‘太歲’無論如何也是不可能煉成的。”
“但墓裏有關於那塊‘太歲’的記載。”我爸爸再道。
這回答讓老人吃了一驚。“有記載?在什麽地方記載的?”
於是我爸爸從包裏取出一張東西,展開後遞到老人面前。
那是一張壁畫拓樣的掃描圖。壁畫來自轪侯夫人墓的耳室,畫的是下葬當時的實景圖,應該是封墓之前所繪的。
畫上很長一隊人馬,帶著大量的殉葬品,以及織的棺槨,一路進入地宮外的長門。
內中一幅上面被用筆畫了個圈,那是個年輕的侍女,如果不是因為被筆勾畫出來,在這一長串的人像中完全沒有任何特殊之處。和其他侍女一樣,作為運送隨葬品的一員,她手裏托著只長方形的盤子,裏面盛著陪葬品,這些由侍女手捧的陪葬品大多是比較珍貴而小巧的物件,比如首飾盒,比如鏡妝箱匣。
但仔細看,發現這名侍女盤子裏所托的東西和其他人的不太一樣。
那是只八角形的鼎,鼎似塔狀,有八足,足的頭部雕塑有些特別,那是八顆人頭。
正仔細看的時候,老人聽見我爸爸開口問他:老汪,剛才看那個方子的時候,你留意到它對盛放‘太歲’的器皿有什麽特別的要求了麽。
於是老人立刻回到錦帛邊再次朝那個隱匿的方子仔細看了一遍。
之後很快醒悟到我爸爸問那句話的原因。
方子末梢處有那麽一句話:
【若現異像,是為太歲脫胎。即以八足人頭鼎封之,養之,經年,即可食之,可令死者生肌,凡人登仙。】
壁畫上那個侍女手裏的東西,顯然就是方子上所寫的八足人頭鼎,這麽看來,織入葬的時候,確實還沒煉成‘太歲’,但此時的‘太歲’已不需要人體做它的載體,它‘脫胎’了。只需要封在八足人頭鼎裏,即可在之後的時間裏慢慢完成它的養成。而這個正待繼續養成的‘太歲’,被先於霍去病死去的織,帶進了自己的墳墓。
那麽它到底被放在了墳墓的哪個部分?
當時我爸爸所帶領的考古隊已經幾乎把整座墳墓都挖掘透徹,所有被發現的所能搬動的陪葬品,盡數被從墳墓裏搬出,包括織的棺槨。但縱觀所有的物品,唯獨不見壁畫上那只人頭鼎。
如果它當時真的如壁畫所描繪被埋進了墳墓,它到底會被擺放在什麽地方。
這就是我爸爸來找老人的最終原因。
他希望老人能替他解答這個問題,因為老人對於古代的殉葬系統和風俗上所積累的經驗,要遠比他多得多。
但老人卻在這時犯了遲疑。
他對我爸爸說:“老艾,你看你們已經把整座墓差不多都清空了,既然這樣都沒找到那個鼎,不如還是算了吧。畢竟,那個也不是什麽好東西,否則方子前面為什麽要寫那麽一段話作警示。而且,你知道‘太歲’一直以來都是什麽意思麽,如果它真有那麽好的用處,秦始皇早就用它讓自己長生不老了,怎麽還會有後來的改朝換代。”
誰知我爸爸一聽他這麽說,突然撲的一聲朝他跪了下去。當時就把老人給嚇楞了。
手忙腳亂把他從地上扶起來,急匆匆喝斥他不作興要這樣,太罪過,罪過了。
可是扶起來後一看到我爸爸的樣子,他再次一呆。
因為我爸爸臉上全是淚水。
仿佛突然間崩潰了似的,他在老人呆楞的註視中哭得泣不成聲,直到很久之後才慢慢平靜下來,他一邊用力抓著自己的頭發,一遍對老人啞著聲音道:“老汪,這件事你一定要幫我。”
老汪被他的樣子弄得不知所措,只呆呆地反覆問他:“怎麽了?你到底怎麽了??”
“他到底怎麽了??”於是我也忍不住脫口問他。
老人擡頭看了我一眼,很深的一眼,然後道:“他說,一切等到你見過了我的女兒後,你就知道了,老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雖然很想立刻知道這到底是為什麽,但還是按捺住了沒有吭聲,等那老人端起茶杯喝了兩口,然後慢慢開始對我說起了那塊帛的過往。
原來,當年我爸爸在見到這塊帛後,做了件違背了規定的事情。
由於對它上面的文字頗感興趣,他明著將它同其它文物一起歸檔保存,私下卻將那塊帛留在了自己身邊,並曾帶到當時已退休了的汪爺爺家中,兩個人一起對它做過一番研究。
帛的年代被鑒定為公元前220年以前,大致為戰國時代末至秦始皇稱帝前期,帛上的文字是西周大篆,那是秦始皇統一文字前所使用的一種文字。因而,他們將這塊帛定名為‘戰國錦帛’。
按照小錢所說,那塊帛是墓主轪侯夫人的一部記載了戰國時期醫學知識的書。生前那個女人用這部書裏所學,令自己成為一名能“白日操縱傀儡,夜晚對話鬼魅”的巫女,並因此得以留在漢武帝身邊,為他煉制長生不老的藥物。之後不久,不知出於什麽原因,她突然死了,死前將這部書縫在了自己用來下葬的衣服內,並穿著它進入了墳墓。
而汪老爺子的說法,可以說是小錢說法的加強版。
他說,那位轪侯夫人,雖然查不出她的姓氏宗族,但從隨葬物品的記載來看,應該有個名字,名字叫‘織’。織是閨名,前綴無姓,可見她未嫁,既然這樣,那她就不太可能是什麽轪侯夫人了。不過即便如此,地位也不會低於那個身份,一墳墓的隨葬品和黃腸題湊,那顯赫的地位是明擺著的。
有意思的是,擁有這樣高規格墓葬的織,原本卻只是平陽公主府的家奴,這一點是從那塊帛裏發現的。
帛正反兩面,一面繡著色彩斑斕的圖樣,一面繡著字。字有三百六十行,其中十六行記載了關於織的一點短短的生平。大意是,這個名叫織的女人自幼無父母,六歲時攜此錦帛被賣進平陽府為奴,因生得清秀文靜,被安排跟隨在平陽公主的身邊服侍。卻同生活在奴仆中間的霍去病最為交好,常私下照顧其飲食起居。
十二歲時,織已在霍去病的指點下識得錦帛上全部三百四十四行文字,並開始潛心研習帛上記載的醫術。一日巧治平陽公主突發的疾病,被公主認作養女,從此在府邸上下行走自如。
十五歲時,霍去病滿十八,第一次隨軍出征,以 800驍騎斬殺匈奴兵2028人,被漢武帝以2500戶封為冠軍侯。自此霍以隨軍照應為借口,順利將織從平陽府討至身邊,此後形影相隨。
兩年後十七歲的織離開霍的身邊,至長沙,原因沒有寫。
又過兩年,期間霍去病兩度發起河西大戰,戰勝而歸,之後不久卻突發疾病。為了治好他的病,漢武帝網羅天下名醫,乃至擅巫術者,但都對他的病癥束手無措。後因對織的醫術有所耳聞,漢武帝急召她入宮,為其修建丹房,專為尋找治療霍去病的良藥。
次年三月,織感染頑疾,請辭,未得漢武帝允準,並將其隔離於深宮。
五月,織病體每況愈下,自知命不久矣,因而在帛上繡下這些文字,以期有一日可交予霍去病。
短短十六行字,記載的東西到此為止,帶出的東西卻令我爸爸和汪爺爺都深感疑惑。
首先,在十七歲時,本來和霍去病形影相隨的織為什麽會突然去了長沙。
其次,元狩五年霍去病發病,織被召入宮,次年三月感染疾病被隔離,五月之後,應該就如小錢所說的,暴斃,被送回長沙安葬。
這段時間霍去病在做什麽,為什麽不將死去的織送到霍去病這裏,而是送去長沙安葬,只字未提。
再再次,織得的病癥,疑似會感染,但如果該病兇險,為什麽漢武帝沒將織驅逐出宮,而是反而將她隔離在宮裏。
同年九月,霍去病死,織臨死前大概已經預知了這一切,所以在繡下那些文字之後,她並沒有想辦法找人將帛帶到霍去病的身邊,而是將它繡在了自己的壽衣上,將一切帶進了自己的墳墓。而她的墓為什麽會選在‘玄武垂頭,朱雀悲哭’,甚至還包括‘水響龍哭’這麽一塊兇煞的地方,墓裏的蒼龍壓寶鼎又到底是誰給設下的?
不得而知。
於是兩個人繼續深入研究,畢竟,如果能通過這個女人的墳墓而解開困擾世人已久的關於霍去病的死亡之謎,那將為歷史添上很有價值的一筆。
之後他們將研究重心移到了錦帛其餘的文字上。
一段時間後,通過對那些文字的研究,兩人意識到這所謂的醫書,應該是一本記錄了戰國時期某個山野道士所撰寫的,以一些特別奇怪的藥引和方式來達到治人救病目的的巫術知識。概念同苗疆的蠱、西方的巫毒都有些類似,若說能用來治病,也不是沒有可能,但藥引詭異,是不會被正統醫學所認可的一種文化。所以關於織的巫女一說,應該由此而來。
而怪就怪在當時,漢武帝應該對巫術是有所禁忌的,他的皇後陳嬌就是栽在“惑於巫祝”上,雖然那也可能只是廢後的借口之一,足見劉徹對巫術所采取的態度是負面的。只是既然這樣,為什麽後來會“迷上巫術”,並大興土木,驅使眾巫醫煉制長生不死之藥呢?
帶著種種疑問,我爸爸原本準備在汪爺爺那裏小住上一段時間,而就在那個時候,我病倒了。
接到娭毑的電話後爸爸馬上帶著錦帛趕回娭毑家,之後,大約有半個月時間之久,爸爸再次出現在了汪爺爺的家裏。
汪爺爺說,那天他被我爸爸的樣子嚇得一跳,因為他從來沒見過我爸爸憔悴成那種樣子,整個人幾乎瘦脫了形,臉色蒼白,有點魂不守舍。
問起我的狀況,爸爸只字不提,只是從隨身帶去的包裏抽出那卷錦帛,對汪爺爺說,他有了點新的發現。
原來,那張錦帛上除了被織後來繡上去的那十六行字外,其餘三百四十四行字是呈井字狀排列,按照從右至左的順序去看,會發現那是除了原來所列的醫方外,暗藏著的一條藏頭隱方。
但那條卻並非醫病的方子。
【生老病死,謂之常情,若逆常倫而為之,並非不可。依此方者,活人,可壽與天齊,亡者,可死而再生。然,用法兇險,所需藥引,有違天道。擅用之,逃得過天道輪回,恐難逃天劫,謹記。】這是寫在方子前的一段話,汪爺爺說,即使隔了那麽多年,即使自己得了那種磨人的病,這句話始終在他腦子裏,揮之不去。
“這意思是不是說,它就是漢武帝希望織能煉出長生不老、起死回生丹藥的方法?”我問他。
他點點頭。
“那……藥引是什麽?”
老人想了想,道:“太歲。”
‘太歲’又叫肉靈芝,樣子呈肉狀,分層,表面層乳白色,中層或下層為深色,肉質,表面膠質。在太陽暴曬下不會發臭腐爛,在結冰的水缸中也不回被凍死,生命力極強。傳說中,它就是秦始皇遍尋不找的長生不老藥。
但從目前所找到的那些‘太歲’來看,它們並不具備什麽長生不老的功效,甚至連能否延年益壽都不得而知,更不要說起死回生了。無非長相上古怪一點而已,罕見一些而已,若說有違天道,我真的看不出這種天然而成的怪東西,有什麽地方是有違天道的。
似乎看出了我眼裏的疑惑,老人擺了擺手,對我道:“此太歲非彼太歲,你是不會想得出這方子上的太歲到底是用什麽制成的。”
“那到底是用什麽制成的?”我追問。
他道:“人。”
所謂長生不老,起死回生,實質上就是以命換命。
以活人,用方子上記載的方式,耗費一年的時間,將其心臟養成‘太歲’。這是‘太歲’最快形成的一種方法,也是形成得最有違天道的一種方法。因為整個過程極其殘忍,想想看,硬生生把一個活人的心臟在十二個月的時間裏慢慢變成一塊‘太歲’,期間此人所受的折磨,可以斷言無人能夠描述。
說完以上那番話,老人再次一陣咳嗽。
而我聽得渾身一陣悚然。
所謂藥方,原來是用這麽殘酷的手段制成的,那麽,它究竟有沒有作用?而當時的織在生病之前,又到底有沒有煉成‘太歲’?我想應該是沒有,因為時間似乎不夠。
思忖間,老人又再度陷入回憶。
就在他看著錦帛上那個隱匿藥房的時候,他發現我爸爸在一旁看起來心事重重的樣子。於是他問我爸爸,這次來找他到底是為了什麽事,肯定不會光為了給他看這張隱方那麽簡單。
我爸爸的回答令老人有點意外。
他說,“老汪,如果當年那個叫織的女人已經在宮裏煉出了‘太歲’,並且死後同她屍體一起被帶出了漢宮,你說她會把那只‘太歲’藏在墳墓的哪個地方?”
汪爺爺被這問題呆了半晌。之後他搖頭道,“根本不可能煉出‘太歲’,按照時間來看,霍去病從發病到死,都不足一年的時間,織因病而死要比霍早了幾個月,所以,那塊‘太歲’無論如何也是不可能煉成的。”
“但墓裏有關於那塊‘太歲’的記載。”我爸爸再道。
這回答讓老人吃了一驚。“有記載?在什麽地方記載的?”
於是我爸爸從包裏取出一張東西,展開後遞到老人面前。
那是一張壁畫拓樣的掃描圖。壁畫來自轪侯夫人墓的耳室,畫的是下葬當時的實景圖,應該是封墓之前所繪的。
畫上很長一隊人馬,帶著大量的殉葬品,以及織的棺槨,一路進入地宮外的長門。
內中一幅上面被用筆畫了個圈,那是個年輕的侍女,如果不是因為被筆勾畫出來,在這一長串的人像中完全沒有任何特殊之處。和其他侍女一樣,作為運送隨葬品的一員,她手裏托著只長方形的盤子,裏面盛著陪葬品,這些由侍女手捧的陪葬品大多是比較珍貴而小巧的物件,比如首飾盒,比如鏡妝箱匣。
但仔細看,發現這名侍女盤子裏所托的東西和其他人的不太一樣。
那是只八角形的鼎,鼎似塔狀,有八足,足的頭部雕塑有些特別,那是八顆人頭。
正仔細看的時候,老人聽見我爸爸開口問他:老汪,剛才看那個方子的時候,你留意到它對盛放‘太歲’的器皿有什麽特別的要求了麽。
於是老人立刻回到錦帛邊再次朝那個隱匿的方子仔細看了一遍。
之後很快醒悟到我爸爸問那句話的原因。
方子末梢處有那麽一句話:
【若現異像,是為太歲脫胎。即以八足人頭鼎封之,養之,經年,即可食之,可令死者生肌,凡人登仙。】
壁畫上那個侍女手裏的東西,顯然就是方子上所寫的八足人頭鼎,這麽看來,織入葬的時候,確實還沒煉成‘太歲’,但此時的‘太歲’已不需要人體做它的載體,它‘脫胎’了。只需要封在八足人頭鼎裏,即可在之後的時間裏慢慢完成它的養成。而這個正待繼續養成的‘太歲’,被先於霍去病死去的織,帶進了自己的墳墓。
那麽它到底被放在了墳墓的哪個部分?
當時我爸爸所帶領的考古隊已經幾乎把整座墳墓都挖掘透徹,所有被發現的所能搬動的陪葬品,盡數被從墳墓裏搬出,包括織的棺槨。但縱觀所有的物品,唯獨不見壁畫上那只人頭鼎。
如果它當時真的如壁畫所描繪被埋進了墳墓,它到底會被擺放在什麽地方。
這就是我爸爸來找老人的最終原因。
他希望老人能替他解答這個問題,因為老人對於古代的殉葬系統和風俗上所積累的經驗,要遠比他多得多。
但老人卻在這時犯了遲疑。
他對我爸爸說:“老艾,你看你們已經把整座墓差不多都清空了,既然這樣都沒找到那個鼎,不如還是算了吧。畢竟,那個也不是什麽好東西,否則方子前面為什麽要寫那麽一段話作警示。而且,你知道‘太歲’一直以來都是什麽意思麽,如果它真有那麽好的用處,秦始皇早就用它讓自己長生不老了,怎麽還會有後來的改朝換代。”
誰知我爸爸一聽他這麽說,突然撲的一聲朝他跪了下去。當時就把老人給嚇楞了。
手忙腳亂把他從地上扶起來,急匆匆喝斥他不作興要這樣,太罪過,罪過了。
可是扶起來後一看到我爸爸的樣子,他再次一呆。
因為我爸爸臉上全是淚水。
仿佛突然間崩潰了似的,他在老人呆楞的註視中哭得泣不成聲,直到很久之後才慢慢平靜下來,他一邊用力抓著自己的頭發,一遍對老人啞著聲音道:“老汪,這件事你一定要幫我。”
老汪被他的樣子弄得不知所措,只呆呆地反覆問他:“怎麽了?你到底怎麽了??”
“他到底怎麽了??”於是我也忍不住脫口問他。
老人擡頭看了我一眼,很深的一眼,然後道:“他說,一切等到你見過了我的女兒後,你就知道了,老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